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速报 > 科技互联知识 > 正文

十五夜望月赏析

发布时间:2025-04-17 04:56:08编辑:来源:网易

《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绘了中秋之夜的静谧与思念之情。这首诗语言简洁而意蕴深远,通过对月色和秋景的描写,寄托了诗人对亲人、故乡以及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句“中庭地白树栖鸦”,点明时间是在中秋夜晚,地点则是庭院之中。月光洒满庭院,仿佛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银霜,“地白”二字不仅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明亮,还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树上的乌鸦在月光下栖息,更增添了环境的寂静之感。这句诗通过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方式,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又略显凄凉的世界。

第二句“冷露无声湿桂花”,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氛围。寒露悄然降临,悄无声息地沾湿了桂花树上的花朵。这里的“冷露”不仅表现了天气的寒冷,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忧伤。“无声”则突出了这份情感的深沉与细腻,仿佛连自然界的声响都被这份静谧所吞噬。

第三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从个人感受转向普遍情感,表明此时此刻,不仅是诗人自己在仰望明月,天下所有人都在注视着这一轮明月。月亮作为人类共同的象征,承载着无数人的思念与期盼。这一句既拓宽了诗歌的意境,又引发了读者对于亲情、友情乃至家国情怀的共鸣。

最后一句“不知秋思落谁家”,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由眼前的月光联想到远方的亲人,但最终却发出疑问:这样的秋思究竟会落在哪家呢?这里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留给读者无限遐想的空间。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秋思”。

总之,《十五夜望月》通过对中秋夜景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团聚的渴望以及对人生离别的无奈。整首诗情景交融,韵味悠长,堪称咏月怀人的经典之作。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