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武之地的词语意思】“无用武之地”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某人或某物虽然具备能力或价值,但却没有机会或场合去施展。这个成语强调的是“有能力却无处发挥”的无奈状态。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无用武之地 |
拼音 | wú yòng wǔ zhī dì |
出处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子玉怒,曰:‘君赐臣,而使臣从之,是不敬也;臣不能事君,而以自为,是不忠也。’遂出,与晋师战于城濮,败绩。于是楚国无用武之地。” |
释义 | 指有才能的人没有可以施展的地方,比喻人才被埋没或无法发挥作用。 |
近义词 | 有志难伸、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 |
反义词 | 大展宏图、得心应手、如鱼得水 |
二、词语用法
- 语法结构:动宾结构,主语通常是“人”或“才能”。
- 使用场景:
- 描述个人遭遇,如“他才华横溢,却一直无用武之地”。
- 描述组织或环境问题,如“公司缺乏合适的岗位,导致优秀员工无用武之地”。
三、延伸理解
在现代语境中,“无用武之地”不仅限于个人才能的埋没,也可以用来形容某种理念、技术或资源未能得到合理利用。例如:
- 技术创新虽好,但若缺乏市场支持,也可能“无用武之地”。
- 环保理念虽先进,但在某些地区仍难以推广,也是“无用武之地”的体现。
四、总结
“无用武之地”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它揭示了现实社会中人才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社会进步,如何为有能力的人提供施展空间,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了解并正确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情感和观点。
如需进一步探讨该成语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可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