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千呼万唤的意思】“千呼万唤”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种反复呼唤、多次请求的情景。这个成语不仅在文学作品中常见,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被用来形容某人或某事经过多次努力才被关注或出现。那么,“千呼万唤”到底是什么意思?它有哪些用法和含义?下面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总结。
一、基本解释
词语 | 含义 |
千呼万唤 | 形容反复多次地呼唤、请求,强调次数之多,表达一种强烈的期待或无奈的情绪。 |
二、出处与来源
“千呼万唤”最早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
>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这句话描写的是一个女子在众人的多次呼唤下才缓缓走出,表现出她的羞涩与犹豫。后来,“千呼万唤”逐渐演变为一个固定成语,广泛用于各种语境中。
三、常见用法
使用场景 | 示例句子 |
描述人物出场前的等待 | “她千呼万唤才肯出来见我。” |
表达对某事的强烈期待 | “我们千呼万唤,终于等到了他。” |
形容反复劝说无果 | “我千呼万唤,他却始终不听。” |
四、感情色彩
“千呼万唤”本身没有明显的褒贬色彩,但根据上下文可以带有以下几种情感:
- 期待感:如“千呼万唤始出来”,带有期待和欣喜。
- 无奈感:如“千呼万唤都不应”,表达一种失望或挫败。
- 讽刺意味:有时也可用于讽刺某些人只顾自己,不顾他人感受。
五、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 反义词 |
一再呼唤 | 置若罔闻 |
多次请求 | 置之不理 |
反复催促 | 毫不理会 |
六、使用注意事项
1. 语境要明确:不能脱离具体情境使用,否则容易产生歧义。
2. 语气要恰当:在正式场合中,建议避免过于口语化的表达。
3. 搭配要合理:通常与“始出来”、“才出来”等搭配使用,增强语义效果。
总结
“千呼万唤”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既可用于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也可用于表达某种情感和态度。在使用时,需结合具体语境,确保表达准确、自然。通过了解它的出处、用法和情感色彩,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个成语的运用方法,提升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