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床坦腹的典故说的是谁】“东床坦腹”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出自《世说新语·雅量》,讲述的是一个关于才子与佳人的故事。这个典故背后的人物,是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王羲之。
一、典故概述
“东床坦腹”最早出现在《世说新语》中,讲述的是王羲之在一次宴会中,因举止洒脱、不拘小节而被当时名门望族的王导所赏识。王导的女儿王孟姜(或称王羲之的妻子)对王羲之非常仰慕,于是主动向父亲提出要嫁给王羲之。王羲之则以“东床坦腹”的姿态,表现出从容不迫、自信洒脱的性格,最终赢得了婚姻和声誉。
二、人物背景
项目 | 内容 |
典故出处 | 《世说新语·雅量》 |
主角 | 王羲之 |
背景 | 东晋时期,士族门第观念盛行 |
故事核心 | 王羲之在宴会上表现自然,被王家看中 |
成语含义 | 比喻人风度潇洒、不拘小节 |
三、典故解析
“东床”指的是东边的床榻,象征着主人的位置;“坦腹”则是指袒露胸腹,表示毫无防备、自在随意。这一行为在当时被视为一种大胆、不守礼法的表现,但在王羲之身上却显得与众不同,体现了他超然物外、才华横溢的性格。
四、历史评价
王羲之不仅是书法史上的一代宗师,被誉为“书圣”,而且其性格也极具魅力。他的“东床坦腹”不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种精神象征,代表着文人风骨与个性自由。
五、总结
“东床坦腹”的典故,讲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他在一次宴会上以坦率自然的姿态赢得王家青睐,成为历史上一段佳话。这一典故不仅展现了王羲之的才华与风度,也反映了当时士族社会中对人才的重视与包容。
答案:
“东床坦腹”的典故说的是王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