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过洞庭古诗原文】《念奴娇·过洞庭》是南宋著名词人张孝祥创作的一首词,全词以洞庭湖的壮阔景色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该词语言豪放,意境开阔,展现了张孝祥作为一位爱国词人的胸襟与情怀。
一、
《念奴娇·过洞庭》是一首描写洞庭湖秋夜景色的词作,通过描绘湖光山色、天水相接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豁达态度。词中不仅有对景物的细腻刻画,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心胸开阔的情怀。
全词以“洞庭春色”起笔,接着写湖面的广阔与月色的清辉,再转至对历史人物的追思,最后以“我欲乘风归去”收尾,表现出一种向往自由、追求理想的精神境界。
二、《念奴娇·过洞庭》原文及赏析表
内容 | 说明 |
词牌名 | 念奴娇 |
作者 | 张孝祥(南宋) |
创作背景 | 作者在一次泛舟洞庭湖时所作,借景抒情,表达对自然的赞美与人生感悟。 |
>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 雪浪翻空,琼瑶乱洒,素练斜飞。
>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 落霞孤鹜,秋水共长天一色。
>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 呜呼!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艺术特色 | 1. 意象丰富,画面感强 2. 语言凝练,气势恢宏 3. 情景交融,情感深沉 4. 借古抒怀,寄托深远 |
主题思想 | 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抒发对人生短暂、历史变迁的感慨,体现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
影响与评价 | 被认为是南宋词坛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后世多有引用和赞誉。 |
三、结语
《念奴娇·过洞庭》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词作,更是一篇蕴含哲理、情感丰富的佳作。它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