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速报 > 严选问答 >

强弩之末典故

2025-09-14 09:39:35

问题描述:

强弩之末典故,有没有人理我啊?急死个人!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4 09:39:35

强弩之末典故】“强弩之末”是一个源自古代战争的成语,用来形容事物发展到后期,力量已经衰竭,难以再发挥原有的作用。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史记·韩安国列传》,在历史和文学中常被用来比喻势衰力弱、难以为继的状态。

一、典故来源

“强弩之末”出自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原文如下:

> “夫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即使是最强的弓箭,在射出之后,到了最后阶段,其威力也会大大减弱,连最薄的丝绸都难以穿透;同样,猛烈的风到了最后阶段,连一片羽毛都无法吹动。

这说明了事物的发展有一个由盛转衰的过程,即便是最强的力量,也会因为能量的消耗而逐渐减弱。

二、典故含义

“强弩之末”原意是指弓箭射出后,最后一段的飞行轨迹,虽然速度依然很快,但因动能不足,已无法发挥原本的威力。后来引申为:

- 力量或势头已经衰减;

- 某种趋势或状态到了尽头;

- 虽然表面强大,实则虚弱无力。

三、使用场景

场景 应用举例
历史事件 如某王朝末期,虽有余威,但已无力回天,可称为“强弩之末”。
企业经营 一个曾经辉煌的企业,因管理不善或市场变化,逐渐走向衰落,可称其为“强弩之末”。
军事战略 战争中,敌军虽仍有兵力,但士气低落、补给不足,处于“强弩之末”的状态。
个人发展 一个人虽然曾经有过辉煌成就,但近年来表现平平,也可用此词来形容其状态。

四、相关成语对比

成语 含义 与“强弩之末”关系
望尘莫及 追赶不上 强调差距大,与“强弩之末”无直接关系
日薄西山 夕阳西下,比喻接近灭亡 与“强弩之末”意思相近,都是形容衰败
江河日下 逐渐衰退 同样表示衰落,但更强调过程
未雨绸缪 提前准备 与“强弩之末”形成对比,强调预防

五、总结

“强弩之末”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它提醒人们,无论多么强大的力量,都有其极限,最终都会走向衰落。这一典故在历史、军事、经济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和人性的深刻洞察。

项目 内容
典故出处 《史记·韩安国列传》
原意 弓箭射出后的最后阶段,力量衰减
引申义 势力衰微、难以维持
使用场景 历史、军事、企业、个人发展等
相关成语 日薄西山、江河日下、未雨绸缪等

通过了解“强弩之末”的典故及其含义,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在实际生活中做出更合理的判断与应对。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