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壶秋月典故】“冰壶秋月”是一个源自古代文人雅士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的品格高洁、心地纯净,或指环境清幽、意境高远。此典故最早见于宋代文人诗词中,后被广泛引用,成为表达高风亮节、淡泊名利的象征。
一、典故来源
“冰壶秋月”最早出自宋代诗人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这里用“冰雪”比喻内心的清澈与纯洁。而“冰壶秋月”则更进一步,将“冰壶”与“秋月”结合,形成一种清朗、宁静、高洁的意境。
“冰壶”指的是盛水的玉壶,象征纯洁无瑕;“秋月”则代表明亮、皎洁的自然景象,寓意心胸开阔、志向高远。
二、文化内涵
1. 人格修养:用于形容一个人品德高尚、心地纯净,不为世俗所染。
2. 心境描写:描绘一种宁静、超脱、清高的精神境界。
3. 艺术意境:在文学和绘画中,常用来表现自然之美与心灵之静。
三、常见用法
用法类型 | 示例句子 | 说明 |
描述人物 | 他为人正直,心如冰壶秋月,从不欺瞒他人。 | 形容其品格高洁、诚实守信。 |
描写环境 | 山间小屋,冰壶秋月,令人心旷神怡。 | 表现环境清幽、意境深远。 |
艺术创作 | 画家笔下的冰壶秋月,意境空灵,令人回味无穷。 | 强调艺术作品的高雅与含蓄。 |
四、相关诗句
作者 | 诗句 | 出处 |
张孝祥 |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 《念奴娇·过洞庭》 |
李白 |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
苏轼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五、总结
“冰壶秋月”不仅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成语,更是中华文化中对理想人格与审美境界的追求体现。它承载着古人对纯净心灵、高洁情操的向往,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无论是用于描述人物、环境,还是艺术创作,“冰壶秋月”都能传达出一种深邃而优雅的精神风貌。
项目 | 内容 |
典故来源 | 宋代文人诗词,如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
含义 | 品格高洁、心境清明、环境清幽 |
用法 | 描述人物、环境、艺术意境 |
文化意义 | 体现高洁人格与审美追求 |
相关诗句 | 张孝祥、李白、苏轼等人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