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瞠目结舌是什么意思】“瞠目结舌”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因惊讶、震惊或恐惧而瞪大眼睛、说不出话来的样子。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人们在面对突如其来的事情时的反应,具有较强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一、成语解释
词语 | 瞠目结舌 |
拼音 | chēng mù jié shé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人见其临终,莫不眙目结舌。” |
释义 | 形容因惊讶、震惊或害怕而说不出话来,表情呆滞。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多用于书面语 |
近义词 | 目瞪口呆、惊愕失色、哑口无言 |
反义词 | 镇定自若、从容不迫、谈笑自若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瞠目结舌”最早出现在《后汉书》中,原意是形容人在临死前惊恐至极的样子。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常用成语,广泛用于描写人们在遇到意外情况时的反应。例如:
- 看到一幅令人震撼的艺术作品,他瞠目结舌,久久不能言语。
- 听到这个消息,她顿时瞠目结舌,半天说不出话来。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偶然发现真相 | 他听到真相后,瞠目结舌,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
意外事件发生 | 突然的爆炸声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不知所措。 |
艺术或科技震撼 | 展览中的高科技装置让她瞠目结舌,感叹不已。 |
四、总结
“瞠目结舌”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描述人在受到强烈冲击时的反应。它不仅表达了惊讶,还带有一定程度的恐惧或震惊情绪。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合理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通过了解它的含义、出处、用法及使用场景,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并运用这一成语,使其在表达中更加自然、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