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无私是什么意思】“大公无私”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做事公正、不偏私,把公共利益放在首位,不为自己谋取私利。这个成语强调的是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无私的精神境界。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大公 | 公正、公开、为公众 |
无私 | 没有私心、不谋私利 |
整体含义:指一个人在处理事情时,能够以公共利益为重,不因个人情感或利益而做出偏向性的决定。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最早见于《汉书·王莽传》:“大公无私,天下为公。”
- 用法:多用于赞扬他人的高尚品德,如干部、领导、教师等。
- 近义词:公正廉明、舍己为人、一心为公
- 反义词: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公报私仇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子 |
工作场合 | 领导在分配任务时公平公正,不偏袒任何人。 |
教育领域 | 老师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因关系远近区别对待。 |
社会评价 | 他一生清廉奉公,深受群众爱戴。 |
历史人物 | 古代清官包拯以“大公无私”著称,执法严明。 |
四、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大公无私”不仅是对个人道德的要求,也是对公职人员、企业管理者、社会服务者的期望。它倡导一种公平、正义的价值观,有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
五、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大公无私 |
含义 | 公正无私,不谋私利 |
出处 | 《汉书·王莽传》 |
用法 | 赞扬他人公正、无私的品质 |
近义词 | 公正廉明、一心为公 |
反义词 | 自私自利、公报私仇 |
现实意义 | 倡导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 |
结语:
“大公无私”是一种值得推崇的美德,它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风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努力践行这一精神,做到心中有公、行中有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