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以连横说秦原文及翻译】一、
《苏秦以连横说秦》出自《战国策·秦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苏秦游说秦国,主张“连横”策略,即联合其他国家对抗其他强国。然而,秦惠王并未采纳他的建议,苏秦因此转而游说六国,最终促成合纵抗秦的局面。
本文通过苏秦的言辞和行动,展现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纵横家在政治外交中的重要作用。文章语言犀利、逻辑严密,是研究战国历史与外交策略的重要文献。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苏秦以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阻,东有肴、函之固。地势便利,民多材士,兵强人众,此霸王之资也。” | 苏秦用连横的策略劝说秦惠王说:“大王的国家,西边有巴、蜀和汉中地区的资源,北边有胡地和代郡的良马,南边有巫山和黔中的险要,东边有崤山、函谷关的坚固。地势便利,人民多有才能之士,兵力强大,人口众多,这是成就霸王事业的基础。” |
“今举兵而攻,秦必破。破韩则楚、魏必恐;破楚、魏,则齐、燕必惧;破齐、燕,则赵、韩必危;破赵、韩,则燕、赵必亡。此四者皆弱国,而秦独强,天下莫能当也。” | “如果现在出兵攻打其他国家,秦国一定会获胜。打败韩国,那么楚国和魏国必定恐惧;打败楚国和魏国,那么齐国和燕国必然畏惧;打败齐国和燕国,那么赵国和韩国必定危险;打败赵国和韩国,那么燕国和赵国就会灭亡。这四个国家都是弱国,只有秦国最强,天下没有人能抵挡。” |
“夫以秦之强,而诸侯不以连横事秦者,其心未可测也。愿大王深察之。” | “凭借秦国的强大,诸侯却不以连横的策略来侍奉秦国,他们的内心难以预测。希望大王能够深入观察。” |
惠王曰:“寡人闻之,‘高鸟以避矰,良鱼以遁钩’。今吾国虽小,亦有社稷之守,岂可轻动?” | 秦惠王说:“我听说‘高飞的鸟会避开箭矢,好的鱼会避开钓钩’。如今我的国家虽然小,也有社稷的守护,怎能轻易发动战争?” |
苏秦曰:“臣闻之,‘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今大王不听臣之言,后必悔之。” | 苏秦说:“我听说‘聪明的人千次考虑,总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千次考虑,总有一次成功’。现在大王不听我的话,以后一定会后悔。” |
三、总结分析
苏秦的言论体现了他对当时局势的深刻理解,他强调秦国的地利、人力、物力优势,试图说服秦惠王采取扩张政策。然而,秦惠王并未采纳他的建议,反而更倾向于保守策略。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苏秦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也是一位敏锐的政治观察者。他善于利用对方的心理,提出具有说服力的论点。尽管他的建议未被采纳,但他的思想对后来的合纵抗秦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结语:
《苏秦以连横说秦》不仅是历史记载,更是古代政治智慧的体现。它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以及纵横家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通过学习这段文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外交策略与政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