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仪休不受鱼】在古代,有一位贤臣名叫公仪休,他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宰相。他以清正廉明、廉洁奉公著称。其中,“公仪休不受鱼”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体现了他高尚的品德和对权力的清醒认识。
这个故事讲的是,有人送给公仪休一条鱼,他却坚决拒绝接受。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果我接受了这条鱼,就会因为贪图小利而失去公正,以后就再也无法公正地处理公务了。”这句话道出了他为官之道的核心:不因私利而失公心。
“公仪休不受鱼”是古代廉政文化的典范,展现了公仪休不为利益所动、坚持原则的高尚品格。他深知,一旦接受了他人的好处,就可能影响判断,失去公正。他的行为不仅维护了自己的清誉,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表格对比:
项目 | 内容 |
故事名称 | 公仪休不受鱼 |
出处 | 古代典籍(如《韩非子》等) |
主角 | 公仪休(春秋时期鲁国宰相) |
故事内容 | 有人送鱼给公仪休,他拒绝接受,认为接受会失去公正 |
核心思想 | 廉洁自律,不因私利而失公心 |
启示 | 为官者应保持清廉,避免因小失大 |
现代意义 | 提醒现代人坚守道德底线,抵制诱惑 |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不仅了解了一位古代贤臣的风范,也从中汲取了为人处世的智慧。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公仪休的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