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机关和涉及国家秘密的单位日常保守国家秘密的工作由谁管理】在国家机关和涉及国家秘密的单位中,日常保密工作的管理和落实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环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国家秘密的日常管理工作由专门的机构或人员负责,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一、主要管理主体
1.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国家保密局及地方各级保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国家秘密的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
2. 单位保密工作机构
各国家机关和涉密单位应设立保密工作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本单位的保密工作,包括制定保密制度、开展保密教育、实施保密技术措施等。
3. 保密责任人
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保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需对本单位的保密工作负总责,并确保各项保密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4. 保密工作人员
从事具体保密事务的工作人员,如保密员、档案管理人员等,承担日常保密操作任务,如文件分类、登记、传递、销毁等。
二、管理职责分工表
管理主体 | 主要职责 |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 制定保密政策、监督保密工作、组织保密培训、查处泄密事件 |
单位保密工作机构 | 制定本单位保密制度、组织保密教育、管理涉密载体、监控保密风险 |
保密责任人 | 负责本单位保密工作的全面管理,落实保密责任,协调保密事务 |
保密工作人员 | 执行具体的保密操作,如文件处理、信息登记、安全防护等 |
三、管理要求与措施
1. 制度建设
各单位应建立完善的保密管理制度,明确保密范围、权限和流程。
2. 教育培训
定期开展保密知识培训,提高员工保密意识和防范能力。
3. 技术防护
使用加密设备、访问控制等技术手段,防止信息泄露。
4. 监督检查
定期进行内部自查和外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 责任追究
对违反保密规定的行为依法追责,形成有效的震慑机制。
通过以上管理结构和职责划分,国家机关和涉密单位能够有效落实保密工作,确保国家秘密的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