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铜奔马的介绍】铜奔马,又称“马踏飞燕”,是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中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旅游标志”。它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是东汉时期(公元2世纪)的作品。铜奔马不仅造型独特、工艺精湛,还体现了古代工匠对动态美的深刻理解和高超的铸造技术。
铜奔马整体呈奔跑姿态,马蹄下踏着一只飞燕,象征着速度与力量的结合。其设计巧妙,既符合力学原理,又富有艺术美感,展现了汉代雕塑艺术的高度成就。作为国家一级文物,铜奔马不仅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实物,也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铜奔马、马踏飞燕 |
出土时间 | 1969年 |
出土地点 | 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 |
制作年代 | 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
材质 | 青铜 |
高度 | 约34.5厘米 |
重量 | 约7.15公斤 |
特点 | 动态造型、马蹄踏燕、比例协调、工艺精湛 |
象征意义 | 速度、力量、自由、艺术与科技的结合 |
文化价值 | 中国旅游标志、国家级文物、汉代艺术典范 |
现存地点 | 甘肃省博物馆 |
铜奔马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历史背景,成为研究中国古代雕塑、冶金技术和文化象征的重要对象。它的发现和展示,不仅丰富了人们对汉代文化的认识,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