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红杏已出墙全诗】“一枝红杏已出墙”这一句,常被误认为是古诗中的原文,实际上它并非出自任何古代诗歌的完整诗句。这句话最早出现在清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中,原句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后人将其简化或误传为“一枝红杏已出墙”,导致在现代网络语境中广泛流传。
以下是对该句的来源、含义及常见误解的总结:
一、
“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南宋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表达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无法被围墙阻挡,一枝红杏悄然探出墙外,象征着自然之美和生命力的顽强。后世有人将“出墙来”改为“已出墙”,虽然意思相近,但已失去原诗的诗意与美感。
由于网络传播的误读,许多人误以为“一枝红杏已出墙”是一首完整的诗,甚至有人试图补全其内容,但这并不符合古典诗词的规范。
二、表格对比
项目 | 内容说明 |
原文出处 | 叶绍翁《游园不值》 |
原句 |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误传版本 | “一枝红杏已出墙” |
作者 | 叶绍翁(南宋) |
诗名 | 《游园不值》 |
诗体 | 七言绝句 |
主题 | 表达对春日美景的赞美,以及自然生命力的不可阻挡 |
网络误传原因 | 语言简化、网络误传、部分网友自行创作补充 |
是否有全诗 | 无,该句仅为原诗中的两句,非独立成篇 |
三、结语
“一枝红杏已出墙”虽广为流传,但需明确其并非一首完整古诗的标题或内容。了解其真实出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古典文学的魅力,避免因误传而误导他人。在学习古诗时,应以权威典籍为准,尊重原意与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