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岌岌可危意思】“岌岌可危”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局势或状态非常危险,随时可能崩溃或发生严重问题。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文学作品,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语言美感。
为了更好地理解“岌岌可危”的含义及其用法,以下是对该成语的总结与分析: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岌岌可危 |
拼音 | jí jí kě wēi |
出处 | 《左传·僖公十五年》:“今吾与子共食,其危如是。”后世引申为“岌岌可危”。 |
含义 | 形容情况非常危险,随时可能失败或崩溃。 |
近义词 | 危在旦夕、风雨飘摇、千钧一发 |
反义词 | 安如泰山、稳如磐石、安然无恙 |
二、使用场景
“岌岌可危”多用于描述以下几种情况:
1. 政治局势:如国家政权面临内忧外患,局势动荡。
2. 经济状况:如企业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濒临破产。
3. 健康状态:如病人病情严重,生命垂危。
4. 自然环境:如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濒临崩溃。
三、例句解析
例句 | 解析 |
国家的财政状况岌岌可危,政府正在紧急寻求解决方案。 | 表示国家经济形势非常紧张,急需采取措施。 |
这个项目的进度已经岌岌可危,再不调整就无法按时完成。 | 强调项目面临严重风险,必须立即处理。 |
老人的身体状况岌岌可危,家人正全力抢救。 | 描述病人的生命处于极度危险之中。 |
四、语言风格与表达方式
“岌岌可危”属于书面语,语气较为正式,常用于新闻报道、学术文章或正式场合中。它的使用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读者对所描述的情境产生更强烈的危机感。
五、常见误区
- 误用对象:不能用于形容轻微的风险或小问题。
- 搭配不当:应与“局势”、“状态”、“局面”等词搭配使用,避免直接说“事情岌岌可危”。
- 感情色彩:带有较强的负面情绪,使用时需注意语境是否合适。
六、总结
“岌岌可危”是一个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的成语,适用于多种语境,尤其在强调危险性和紧迫性时效果显著。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一成语,不仅能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还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的用法,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