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的古今异义】《孙权劝学》是《资治通鉴》中的一篇短文,讲述了孙权劝说吕蒙学习的故事,体现了古代重视教育、鼓励学习的思想。在阅读这篇文章时,我们常会遇到一些词语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与古文中的含义有所不同,这就是“古今异义”现象。以下是对《孙权劝学》中出现的一些具有古今异义的词语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
一、古今异义词总结
古文词语 | 现代汉语意思 | 古代汉语意思 | 说明 |
学 | 学习 | 读书、学问 | “学”在文中指学习知识、提高修养,不单指书本学习 |
士 | 士兵、士兵 | 有志向、有才能的人 | “士”在古代多指有德行、有才能的读书人 |
少年 | 年轻人 | 年轻男子 | “少年”在文中指吕蒙,强调其年轻且未受教育 |
非复 | 不再是 | 不再是原来的模样 | 表示变化,强调吕蒙的变化 |
卿 | 君主对臣子的称呼 | 你、您 | “卿”是古代君王对臣子的亲昵称呼 |
治经 | 研究经典 | 研读儒家经典 | “治经”指研读《诗》《书》《礼》等经典文献 |
复云 | 又说 | 再次说道 | 表示吕蒙的回应 |
但 | 只、只是 | 只是 | 强调“但当涉猎”,即只需粗略阅读 |
涉猎 | 浏览 | 粗略地阅读 | 指广泛地阅读,不深入钻研 |
二、分析与理解
《孙权劝学》虽然篇幅简短,但其中蕴含了丰富的语言文化信息。许多词语在现代汉语中意义发生了变化,比如“士”不再仅仅指士兵,而是泛指有才之人;“学”也不仅限于学校教育,而是一种广义的学习过程。
通过了解这些古今异义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古文内容,避免因字面意思误解文章原意。同时,也能增强我们对古代文化背景的认识,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结语
《孙权劝学》不仅是一则关于学习和成长的故事,也是一篇典型的文言文作品。通过对其中古今异义词的梳理,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意图和文章的内涵。在今后的学习中,应注重积累这类词汇,提高文言文的理解力与鉴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