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帝国国歌】“德意志帝国国歌”是19世纪至20世纪初德意志帝国的官方国歌。它在德国统一后成为国家象征之一,承载了当时民族主义和帝国精神的表达。本文将对“德意志帝国国歌”的背景、歌词内容、历史意义及影响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
一、
“德意志帝国国歌”最初由作曲家约翰·戈特利布·拉索(Johann Gottlieb Eberlin)创作,后来由作曲家弗朗茨·冯·瓦尔特(Franz von Weyrother)改编,最终由作曲家约翰·格奥尔格·海因里希·菲利普·费尔克(Johann Georg Philipp Füger)于1841年完成编曲。其歌词最初为《德意志之歌》(Die Wacht am Rhein),但后来被更广泛接受的版本所取代。
该国歌在德意志帝国时期(1871-1918)被正式采用,象征着国家的统一与强盛。尽管在魏玛共和国时期不再作为国歌使用,但它仍然在一些场合中被演奏,尤其是在纪念德国统一或帝国历史的活动中。
“德意志帝国国歌”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民族情感,也体现了德国政治体制的变化。随着纳粹德国的兴起,该国歌逐渐被新的国歌所替代,但在二战后,它仍被视为历史的一部分,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标题 | 德意志帝国国歌 |
创作时间 | 1841年(最终版本) |
作曲者 | 约翰·格奥尔格·海因里希·菲利普·费尔克(Johann Georg Philipp Füger) |
原歌词作者 | 奥托·冯·迪特斯多夫(Otto von Dittesdorf)等(原始版本) |
正式采用时间 | 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后 |
歌词内容 | “德意志,德意志,高于一切!”(Deutschland, Deutschland über alles) |
象征意义 | 国家统一、民族自豪感、帝国权威 |
历史地位 | 德意志帝国时期的官方国歌 |
后期使用情况 | 魏玛共和国时期不再使用;纳粹德国时期被替换;二战后仅限于历史场合 |
文化影响 | 成为德国历史和民族认同的重要符号之一 |
如需进一步了解“德意志帝国国歌”的旋律、歌词原文或相关历史事件,可参考德国历史文献或音乐档案资料。